这个九月,除了“酱香拿铁”刷屏朋友圈,酸梅汤也非常火爆。年轻人纷纷涌向中医馆购买酸梅汤的配方,浙江省中医院的网上订单把服务器都挤爆了,甚至卖断货。网友们表示:万万没想到,打败奶茶店的,竟然是中药房!

酸梅汤是一张什么样的方子?有哪些功效?为何成为了年轻人的“新宠”?
酸梅汤和秋天也很配
在大众的印象中,酸梅汤是一种常见的夏季饮品。但其实,酸梅汤和秋天也很配。

秋天气候干燥,人体易遭受秋燥的侵袭,多从口鼻侵入,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,如鼻咽干燥、干咳少痰、皮肤干燥等。此时,人体需要滋阴润燥、补充津液。
但是现在很多人,不爱喝没味道的白水,也有人觉得只喝白水会肚子胀。其实这是脾胃的阳气不足,运化水液的功能下降导致。进入嘴巴的水,最终都需要经过人体的消化转化成体液,才能化解干燥,让人解渴。所以古人讲“止渴”,一定是先“生津”,酸梅汤在这方面就很管用。
中医“药食同源”、生津止渴的酸梅汤
朴素的食物往往就是最好的药。网友热追的酸梅汤也叫乌梅汤,基本原料是乌梅、山楂、甘草、陈皮、冰糖,辅以洛神花、桂花,有的配方会加入乌枣、桑葚、薄荷,根据不同情况适量加减。通过酸味配以甘味,即中医讲的“酸甘化阴”,可生津止渴、消食开胃、清热解暑、除烦安神,帮助收敛元气。
酸梅汤中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特有功效:
乌梅
乌梅又称酸梅,《中国药典》记载有“敛肺、涩肠、生津、安蛔”的功效,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,可以配伍到很多药方里。

山楂
被誉为消化油腻肉食之要药——山楂,也是药食两用之品。《本经》记载其能“主下气,除热烦满、安心、肢体痛。”《药典》记载有“消食健胃、行气散瘀”的功效。

陈皮
作为治痰之要药的陈皮,有“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”的功效。

甘草
甘草,具有“补脾益气、清热解毒、祛痰止咳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”的作用。

酸梅汤一年四季均可饮用,也非常适合频繁熬夜、容易阴虚的现代人。其中最适合饮用的节气是小暑、大暑、立秋和处暑,因为这些节气天气炎热且降雨量大,人的胃肠道功能最差,而饮用酸梅汤对益气及恢复胃口有显著功效。
酸梅汤虽然多数人群都适饮,对汗多口干、容易上火、胃口差的人群有更好的保健作用,但是脾胃虚寒、易腹泻以及糖尿病、孕产妇人群不推荐。还要注意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在酸梅汤中放入冰块做冷饮食用,其实这并非传统饮法,趁温服用最好,常温也可,但不建议冰镇畅饮。
为何走红? 中药茶饮是对中药文化的认可
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认为,中药茶饮异军突起的趋势,正说明了当今年轻人对健康饮食和中医传统文化的关注。与传统的茶饮相比,中药茶饮具有独特的草本药物配方,对健康有益。年轻人选择花费较少的费用去中药房配酸梅汤,可能也有尝鲜的目的在其中。
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,相对于商业化产品可能的添加剂、食材品质风险,消费者更信任药房的原料安全。同时,比茶饮店有价格优势是形成热潮的原因。这是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消费、注重健康的同时,也更精明,会选择更有性价比的方案。
在中医学中,“药食同源”是一种重要的理论,很多药材也是日常的食材,用在饮品中没有违和感,也不太会有食用风险。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、作息不规律,非常需要既能满足饮食需求又有保健养生作用的产品。
据《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年轻人正成为当下养生消费的主力军,其中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比高达83.7%,“药食同源+滋补类”成为新生代消费首选。阿里大健康统计数据也显示,在家用医疗器械、中医药滋补食疗和减肥塑形医美等产品购买人群中,90后占比过半。
对于中医诊所来说,中药茶饮可能是抓住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重要切入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