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文学 / 巧舌如簧说明什么道理(成语巧舌如簧的意思解释)

巧舌如簧说明什么道理(成语巧舌如簧的意思解释)

巧舌如簧 成语“巧舌如簧”是由“巧言如簧”演变而来的。其含义是指一个人在言语上过于夸张,说话的时候,…

巧舌如簧说明什么道理(成语巧舌如簧的意思解释)缩略图

巧舌如簧

巧舌如簧说明什么道理(成语巧舌如簧的意思解释)插图

成语“巧舌如簧”是由“巧言如簧”演变而来的。其含义是指一个人在言语上过于夸张,说话的时候,舌头就好像装了“簧”一样。“簧”在古代,主要指乐器里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发声薄片。吹奏乐器时,簧片振鸣,乐器才能发出动听的音乐。

《说文》云:簧,笙中簧也。从竹,黄声。中国古代的乐器“笙”里,有“簧”这样一个装置。《诗经·秦风·车邻》中有“并坐鼓簧”的句子。《楚辞·忧苦》也有“愿假簧以舒忧兮”的句子。由此可见,作为一种发声的“簧”在古代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乐器的部件。

正因为“簧”能够发出美妙的声音,因此才有了对它的意义的引申。古人用它形容人说话过于好听。不过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,大多是一种贬斥的态度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意思是,说话象演奏音乐一样好听的人,脸皮是比较厚的。这与孔子《论语》中的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”的生活判断不谋而合。

巧舌如簧说明什么道理(成语巧舌如簧的意思解释)插图1

生活中,人们都希望被肯定、被赞美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士所说:“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,是期望被赞美、钦佩、尊重。”但是,言语上过于的逢迎,却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虚伪的表现。

巧舌如簧说明什么道理(成语巧舌如簧的意思解释)插图2

“巧舌如簧”这个成语真正成为典故的,是与东汉时期洛阳的一个人有关。这个人就是生活在东汉末年,汉桓帝与汉灵帝时期的大儒陈蕃。据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记载:陈蕃少有大志,十五岁就声言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除天下”。可惜他生不逢时,在梁冀专权、宦官乱政的局势下,尽管他身居高位,在太学生和士人中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,但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。

巧舌如簧说明什么道理(成语巧舌如簧的意思解释)插图3

汉桓帝延熹九年,司隶校尉李膺、太仆杜密、太尉掾范滂等二百余人,因为“党锢”之祸被下狱,陈蕃愤然上书,指出这些人为忠义之人,痛陈诬陷之人的用心险恶,劝谏桓帝分清忠奸。“夫谗人似实,巧言如簧,使听之者惑,视之者昏。夫吉凶之效,存乎识善;成败之机,在于察言。”言辞激烈,连糊涂的汉桓帝也受到了震动,但他借口陈蕃辟举,选用人才不当并依此罢免了他。

陈蕃在生命的最后,有一个悲壮的也是必然的结局。在多次辞官后,面对纷乱而危险的政局,他仍无法独善其身,最后不得不回到朝廷,担任官职。在宦官谋害大将军窦武的危机时刻,陈蕃不顾自己七十多岁的高龄,率领一帮太学生冲入皇宫,与宦官执械抗争,终于被宦官杀害。

本文来自网络,所引用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不拥有此内容的版权,如果有任何版权问题,可以联系我们进行处理,谢谢。https://www.zeptojs.cn/2171.html

wh3666作者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635-6567770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3550338967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返回顶部